Peugeot/Citroen在台灣雄起,但Stellantis能撐過這關嗎?
>>根據英國太陽報報導,擁有包括Peugeot、Citroen等14個品牌的Stellantis集團(全球第四大),由於電動車戰略的失誤,加上Maserati與Alfa Romeo品牌銷量腰斬,將面臨關廠、裁員危機…. 當台灣Peugeot正在為月銷660輛408慶功,義大利那邊Stellantis集團CEO卻正絞盡腦汁要讓這麼龐然大物駛入正確的航道...。
當年Fiat與Peugeot在歐洲車壇各霸一方,如今卻在一紙碳排規定下,走到了存亡邊緣。Stellantis這個由FCA與PSA合併誕生的巨型集團,眼下正面臨2025至2027年歐盟嚴格碳排法規的死亡倒數。若轉型速度不夠快,不只是車子賣不動,連內燃機工廠都可能遭關門命運。
過去這十年來,Stellantis靠著14個品牌撐出橫跨歐美的版圖,旗下從Jeep、RAM、Peugeot到Fiat、Alfa Romeo、Citroën,一字排開堪稱車界聯合國。但品牌多不代表協調性高。平台混亂、車型進度不一,電動化策略各有說詞,法義文化還內建龜毛的協調機制,整合起來像是失去節奏的恰恰,相互踩腳、步伐不一。
雖然Carlos Tavares掌舵後,推出EMP2與STLA平台、控管成本有成,但全球電動化浪潮早已不是省省錢就能贏的局。Peugeot e-208與Fiat 500e還在入門階段打轉,美系品牌Jeep與RAM則拖著油車包袱難動彈。反觀特斯拉與比亞迪早已邁開步伐,Stellantis卻像賽道上被套圈的老兵,危機四伏。不只如此,品牌過多導致資源分散,內燃機工廠產能過剩、純電車上市節奏混亂,結果就是車賣不贏人、罰金躲不掉、工廠養不起。這不是轉型卡關,是結構性失血。
出路?少說多做:砍掉低效品牌,集中資源攻STLA純電架構。停止幻想全市場通吃,該結盟就結盟,別再當電動車界的邊緣人。更重要的是,把歐洲的內燃機工廠部分整合轉為電池與電驅產線,否則再拖下去,只會拖垮整艘船。
好消息是,台灣這邊Stellantis的劇本好像正上演第二集風雲再起。尚騰汽車集團與寶嘉聯合重組代理體系後,重新盤整了Peugeot、Citroën的產品陣列與售價,甚至宣布Alfa Romeo、Jeep、RAM都要來。光是408在6月就賣了660輛,這對過去月銷三位數都難的Peugeot來說,簡直一個月賣完一年的量。(其實不是過去寶嘉聯合不會賣,而是尚騰太擅長談判與議價)
408熱賣靠的是什麼?價格到位?產品到位?連P2 Hybrid科技都到位了!這波變革讓人看到多品牌策略的潛力:只要節奏抓對、價格落地,冷門品牌也能翻紅。
再看Alfa Romeo與Jeep,如果能引進Tonale PHEV、Wrangler Hybrid這類特色鮮明且武力值高能打的產品,再配合生活風格與品牌社群經營,說不定還能讓台灣市場重新愛上義式熱血與美式粗獷。
總結
簡單說:Stellantis集團不是撐不過這關,而是不能再什麼都想要,該放手的品牌要放、該加碼的技術要衝,不然就只能繼續在歷史裡,寫下下一篇"未竟的合併故事"。
您尚未登入會員,請登入會員即可留言。
登入 / Login密碼 / Forgot Password加入 / Joi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