剛剛好哲學 Suzuki Swift試駕有感
開宗明義,這代Swift是我喜歡的模樣,歷代Swift都有鮮明的特徵與精準的市場定位,眼前的Swift採1.2升三缸輕油電與CVT的搭配,都會時尚的外型搭配鮮亮的車色,是主打經濟節能的都會時尚小車。
照例先講動態表現
原廠強調,為抑制三缸引擎先天平衡性的問題,Swift採用了加大的引擎腳,不過在空調開啟的情況下,引擎怠速運轉的震動還是有些明顯,打入D檔準備上路,D檔踩住煞車時並沒有明顯抖動,原廠強調這副CVT在D檔靜止時會與引擎輸出軸解耦,因此平順度與N檔無異。
儘管帳面輸出只有82hp/11kgm,但低速起步還算輕快,除了歸功於只有945kg的車重之外,12V Hybrid採用的ISG電機可適時提供額外約3hp/3.4kgm的扭力,傳統Mild Hybrid採用的BSG電機只擔綱引擎頻繁靜止/啟動的作用,節省了部分油耗,但對動力毫無助益,而Swift採用的ISG架構顯然更加全方位,除了必要時參與加速,同時12V鋰電系統也分擔了傳統12V電源的電氣負擔,這也很好減低了引擎驅動周邊皮帶的損耗。
簡單說,Swift低速表現近似傳統1.5升CVT掀背車的動力,CVT在輕含油門下拉轉線性且順暢,而低速時三缸震動在啟動之後顯得輕微許多,一般城市間遊走輕快又靈活,停車便利性更是無敵。然而,進入山區或是高速路段,重踩油門便不是這套動力的強項了,一來高轉速時明顯運轉品質下降,且CVT的特性也讓引擎的嘶吼聲變得明顯,讓人欣慰的是,此CVT搭配撥片提供模擬7速的功能,略微提昇了變速箱應對個場景的適配性。
把車做輕才是功力
其實,端看Swift引擎帳面輸出很容易讓人誤解,打個比方,與Swift價格相近的MG ZS,其1.5升NA引擎出力有120hp,但換算其約1.3噸的車重,單位馬力的推重比其實跟Swift差不多(都在11kg/hp左右),當然,買家如果對空間有絕對需求,那麼ZS大半號的車身帶來的空間感確實勝過Swift,但如果年輕情侶或夫妻只需要雙人夠用的空間,那麼Swift的加速能力與ZS相當,但24.5km/L的漂亮油耗與更低一級的稅金,再加上純進口車的身分,其優勢也算是相當鮮明。
我們在車圈很常聽到一句話:「把馬力做大不難,把車做輕才是真功夫。」Swift就屬於後者。
底盤明顯強過動力
應付山路的連續上坡確實不是Swift的強項,但是來自WRC名門的底盤就值得我們稱道一番,前麥花陳、後扭力樑的設定看起來平平無奇,實際上Swift的底盤實力可能遠超過你我的想像,儘管配胎只是185/55R16的經濟胎,但受惠於3缸極輕的車頭荷重以及2450mm的短捷軸距,Swift在山路中可以說逢彎殺彎,姿態相當俐落,對於我們這樣愛跑山的用家,簡直讓人愛不釋手。
而關於Swift後扭力樑的架構,儘管偏舒適的阻尼壓縮行程不短,但激烈過彎時,當扭力樑左右端承受一定程度的扭轉,此時並不會如果諸多日系扭力樑一樣相互牽引甚至舉腳輪胎離地,Swift在強大側向應力作用下仍保持輪胎貼地,其扭力樑維持了良好的扭轉彈性,適度的外傾角更增加了外側輪的循跡能力。
簡單說,Swift的底盤全面強過了動力,這82hp馬力完全發揮不出底盤的優勢,這不禁讓我們更加期待新一代Swift Sport的表現。
全面提昇的安全與配備
當然,全球累積銷售超過900萬輛的Swift自有其成功之道,除了不斷精進的動力與能耗外,第四代Swift與時俱進地搭載了全套Level 2主動跟車與安全預警等系統,加大的中控台螢幕擁有更細膩的解析度,同時支援Car play/Android Auto等手機擴展,而除了實用的Type C接口外,雙前座更少見地配備了座椅加熱功能,恆溫空調以及音質不錯的音響系統。
再看空間表現,3.8米出頭的體型你很難奢望Swift空間會多麼寬敞,但實事求是地說,Swift的空間在同尺寸車款中絕對是模範生,一來是向後延伸的車頂與更方正的C柱,助長了有效的行李箱空間,二來是行李箱底板下沉,這讓行李箱高度有了長足的進步。至於乘坐空間的表現,以我173cm的壯碩體型,前後排都不致於感到壓迫,但要說後排可以寬敞到翹二郎腿,那就強人所難了。
總結
回到開頭說的,作為都市通勤的代步工具,我一直很喜歡Swift這類型的時尚小車,24.5km/L的平均油耗已經是Prius等級的表現,靈活的身手好穿梭、好停車,空間足夠兩人世界日常出遊與採買,看起來時尚,養護成本低且省稅金。但要做好一輛這樣的小車其實在工程上是困難的,這也是為什麼不少品牌都漸漸淡出了這個級距,而相對的,存留下來的都經過歲月與市場的考驗,如同眼前的全新Swift,足夠成熟,且總是在細節處能夠讓人感到驚喜。
您尚未登入會員,請登入會員即可留言。
登入 / Login密碼 / Forgot Password加入 / Join